谈谈当前的教育问题,退休问题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
这是一篇读后感,读阮一峰的《科技爱好者周刊(第 240 期):教育年限可以缩短吗?》有感,文中内容都是个人想法,没有实际意义,如果未来真如个人所想那样实现了,那时在回顾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意义。除此之外就当记录。
下面是正文:
1、弱化研究生学历,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。
目前读研究生的学生确实是因为无工作可找,而随大流去读的研究生,而研究生的学历恰恰更适合做研究的学科去深造,所以可以把研究生和博士的学位做绑定。
另外,我们国家早几年已经做了职业教育的改革,这是一个好的事情,但却不被社会认可。以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分流,这样一来物以类聚的影响就形成了。
2、教育个阶段年限调整
减少幼儿园的教育年限到2年(目前是小中大)减少大学年限(本科变为三年)、增加初中年限(个人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以后社会的生活很有帮助)
3、延长退休年龄,调整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
按目前人类平均寿命来看,过早的退休确实在给社会增加负担。而且一线城市的政府机关老干部的个人退休金实在过高,且退休前后都有基本劳动力。以北京为例,一人退休金可以养活全家的开销有很多,反过来看,这一人的退休金又需要多少个青壮年的社保来填补呢。
4、降低部分职位对学历的要求
造飞机的事要求高学历,那拧螺丝的事就没必要拿学历来说事。如果一个小而容易的事要求过高,那只会让劳动力过剩。
5、尽快做到资源分配的公平,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北上广卷下去
一线城市资源多,被迫卷进来的人员也多,是他们愿意拿着相对不高的工资背井离乡么。是因为自己家乡没有更好的工资环境,这些一线城市的内卷,实际上也是造成劳动力过剩的原因,资源多分配给非一线城市,让劳动力得到释放。
以上,我认为3、5很重要,但也是最难实行的,所以就当笑话吧。
下面是原文:
春节前有一条大新闻,六十多年来第一次,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人口下降了,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。
这件事对国家、对我们每个人、对下一代,都会产生深远影响。今天,我就想谈谈这个话题。
进入正题前,让我们明确一点,这应该不是偶然的波动。根据其他国家的先例,人口一旦下降,就很难回升。所以,中国人口的顶峰很可能就是现在的14.1亿人,以后大概率不会增加了,而是不断下降。
新生儿的减少,意味着国民的平均年龄将越来越大(老龄化),这对经济非常不利,原因如下。
(1)整个国家的消费力减弱。 老年人的消费意愿降低,很少购买新衣服、新电器、新房子。老年人也不愿意承担风险,投资意愿保守。研究发现,老年人主要购买的不是物品,而是服务,这对制造业不利。
(2)全社会的养老支出越来越大。 老年人需要照顾,政府要承担养老金和医保,能够投入其他方面的资源就减少了。
(3)劳工的负担加重了。 退休人口比重上升,对应的就是劳动力的比重下降,越来越少的工人必须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。
由于上面这些原因,世界各国想出了各种方法,应对人口下降。
- 提高出生率,鼓励多生孩子。
- 降低移民门槛,引入外国劳工。
- 发展机器人,弥补劳动力不足。
- 推迟退休年龄,延缓劳动力不足。
这些方法,要么实施起来很困难,要么短期内不易见效。
我有一个点子,可以快速见效,而且实施起来相对容易,阻力不大。上面提到推迟退休年龄,那么能不能反过来,缩短年轻人的教育年限,让他们更早进入社会,参加工作。
学生的教育年限,现在实在太长了,而且越来越长。6岁入学,本科毕业22岁,硕士毕业就是24岁了,如果还要读博士,最快也要26岁或27岁才毕业。
整个过程需要16年~20+年,这太漫长了。人生精力最丰沛、创造力最强的年纪,都在校园里度过了。
更糟糕的是,那么漫长的教育年限,成效却不高。问题主要是高等教育,很多学生的大学四年收获有限,要么玩掉了,要么被强制学习一些以后用不到的知识。
缩短教育年限,让学生早点完成培养计划,离开校园进入社会,对学生和社会都有好处。
对个人,可以早点了解生产实践,明白什么知识是有用的,明确人生方向,也可以早点拿到工资,实现经济独立;对社会,可以有更年轻的新生血液投入,增加经济活力,减缓人口下降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压力。
具体做法有很多,我来提几条。
(1)提早入学年龄(5岁入学?)。
(2)推行五年制小学。
(3)提高大学四年的学习效率,加强知识密度,压缩过时的课程,增加职业类课程。
(4)取消全日制硕士,要么全职读博士,要么利用网络和双休日的业余时间,兼职读硕士。
我重点说说最后一条:取消全日制硕士。
现在每年有几百万人考研,这真的是人力的巨大浪费。硕士学位的原意,是作为博士的预备阶段,但目前变成了就业的缓冲池。找不到好工作?那就先去读个硕士吧。
问题是,理论型学科的硕士偏学术,跟生产实践关系不大,毕业后工作恐怕更难找,只好去考公务员。而应用型学科的硕士偏应用,最好是在工作岗位上,边实践边学习。总之,全日制硕士这种低不成、高不就的制度设计,意义实在不大。
缩短教育年限的最简单、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之一,就是鼓励年轻人不要全职读硕士。
你要读硕士,可以的,就在工作中兼职读。如果以后,你发现自己对学术有兴趣,那就选择再回学校读博,专职走学术道路,也是没问题的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ruanyifeng.com/blog/2023/02/weekly-issue-240.html